前言
2021年是工程機械行業迎來顯著邊際變化的一年,疫情后宏觀經濟逐漸復蘇,國內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國內工程機械主機廠設備銷量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
回過去,2021年結束了連續接近60個月增長的行業上升周期,相比2009年依靠“四萬億”和寬松信貸政策帶來行業透支性的繁榮,2016-2021年的上升周期依靠連續穩定的地產和基建需求、環保政策帶來的更新需求以及國內自主品牌全面崛起和設備工具化屬性提升等原因驅動,行業發展的抗風險性和安全性較上一輪周期顯著提升,預計對本輪壓力周期的影響要相對溫和。
看當下,國內自主品牌出口高速增長,立足產品品質、設立海外產業基地、完善海外銷售及售后服務體系、持續塑造品牌的海外發展邏輯已在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得到成功驗證,海外收入的持續高速提升,亦有望進一步平滑國產主機廠產能周期,進一步推動國產工程機械行業的成熟發展。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化,采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從研、產、供、銷、服等環節改造工程機械行業,通過工業軟件實現高效管理、通過燈塔工廠實現生產制造降本增效、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信息互聯互通、通過工業電商改造并賦能傳統供應鏈,實現柔性生產,推動行業智能化發展。“雙碳”目標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做出一系列的改變,從節能減排的減法維度來看,工程機械行業要從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和能源環節、行業中游生產制造管理運營、以及下游產品等多重角度出發實現綠色減排;從布局新賽道新產品新商業機遇的加法維度來看,大力發展新能源主機產品、布局綠色能源供給領域、布局綠色生產制造服務等方向有望讓工程機械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類比汽車后市場,工程機械后市場同樣蘊含巨大的商機,配件及維修、租賃與二手機交易、供應鏈金融與保險等合計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后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相對分散、信息不對稱、行業基礎數據缺失是行業固有的痛點,數字化賦能有望加速行業朝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
瞻未來,在經濟弱復蘇過程中,我國領導人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為后續經濟方針的主基調,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了一系列基建發展需求,工程機械行業下游需求有望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平滑度過壓力周期。此外,在數字化、電動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行業有望在降本增效、產品升級、海外市占率提升的背景下進一步走向成熟,實現成長波動幅度更小、周期持續更短的發展。
目錄
前言
1.上下游宏觀環境專題
1.1寬貨幣刺激作用消退,宏觀經濟進入增速下行區間
1.2鋼材市場復盤分析
1.3房地產:至暗時刻或已過去,但不代表未來一片光明
1.4基建發力后置,經濟托底效應弱化
2.主機產品發展情況專題
2.1工程機械行業周期
2.2重點工程機械設備發展情況
2.3工程機械電動化
2.4挖掘機需求預測
3.海外銷售專題
3.1行業環境和政策導向
3.2工程機械海外銷售情況
3.3國內龍頭企業的海外業務情況
3.4海外工程機械市場機會分析
4.數字化發展專題
4.1工程機械行業數字化概述
4.2工程機械行業數字化產業圖譜
4.3工程機械數字化實踐
5.碳中和專題
5.1碳中和的時代背景和政策梳理
5.2制造業實現雙碳的基本路徑
5.3碳中和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
6.后市場專題
6.1工程機械后市場定義和基本格局
6.2工程機械后市場之配件領域發展研究
6.3工程機械租賃與二手機發展情況
6.4工程機械保險領域發展情況
6.5工程機械后市場發展創新機會與風險挑戰
以上為《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白皮書》節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鴻鵠研究院(三一戰略研究院)公眾號,進而下載全文。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